因为业绩突出,在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冬季攻势第一阶段中,他总共给送掉了58000人的部队,各类武器弹药送的更是赶上了双十一大酬宾,北宁路也被切断了,如果陈诚去带货,估计成绩也挺好。
之前东北民主联军在秋季攻势中更是打掉了蒋军三个师部、两个师、九个团总计47000余人,非正规军一个师部、两个师、十个团加三个营,总计22000余人,蒋军占领区被压缩到仅占东北全境14%的被动境地。
陈诚在东北总共呆了不到六个月,连吃败仗,党内舆论更是对他口诛笔伐,甚至已经到了要让他自杀的地步,因为他的到来让本来就已经像肿瘤的东北局势一下子变成了癌症晚期,他干成了很多我军想干却没法干的事情,他造成的效应比乌龙球还气人,简直就是门将的黄油手。
除了内的东北代表对他有意见意外,几乎所有的中央军将领达到了空前一致的团结,何应钦为首的黄埔长官派系首先发难,然后就是中央军的各路分支系统也是对陈诚打开了嘴炮。
一时间陈诚成了孤家寡人,在此之前他就得罪了除土木系之外的几乎所有的中央军将领,所以在东北的问题上,其他派系借机发挥,有仇报仇,有怨抱怨,狠狠地打击了一下陈诚。
因为他和杜聿明本来就不和,对于杜聿明也就各种打击,说杜聿明指挥无方也就算了,还扣押了杜聿明系统的将领11人,撤换他的派系军官,安插自己的亲信,另外就是致杂牌军的生死于不顾,打垮了就把部队拆了,比如旧的东北军49和53军以及滇军部队。
他还撤换了52军军长梁恺和刘玉章的职务,虽然说撤换军长这个事感觉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里面道道却非常的多。
52军1937年8月成立,首任军长关麟征。这个部队是纯粹的何应钦派系,也是汤恩伯集团部队,以25师扩编而成,在成立之初,王耀武的51师隶属该军。
后来关麟征和汤恩伯关系不好,自己开宗立派去了,不过后来还是打上了老汤嫡系的牌子,该军长时间在第9集团军,总司令就是老关。
关于该军下辖的第2师,师长郑洞国,郑洞国以后随着杜聿明又开出一个远征军派系,所以这个点要讲一下。
1938年成立的195师,师长梁恺,隶属52军。梁恺在1939年任该军副军长,而梁恺在1943年4月任第5军副军长,8月又任回52军副军长。
一个军,背后的大老板小老板大概都说明白了,和土木系一点关系都没有,到了1947年的时候,陈诚来到东北就是处理这个军。
他把52军195师拿出来和杂牌军扩编成新5军,军长就是195师师长陈林达,陈军长在我军的冬季攻势中被俘虏,全军覆没,后来老蒋来沈阳骂街,说为什么廖耀湘不去支援新5军,廖耀湘说我根本就没接到支援新5军的电报。
然后,这事就谁也说不清了,不过从陈诚消除异己的情况上看,消除这种半杂牌部队他是一点都不心疼的。
从52军的情况上看,这样一支超级嫡系中央军,被陈诚搞成了这个样子,按我捋出来的52军人事关系变迁,他几乎是把中央军各派系代表里里外外地的得罪了一个遍。
而东北地区的报纸更是嘲讽陈诚,陈诚不怎么会打仗这个算是常识,他来东北,除了“恢复优势”,剩下的就是树植私人势力,独霸东北也是他的一个小小目标。
陈诚非常看重发展个人势力,在他的眼里,只要不是他的土木系,他都要无情打击,吸收杂牌军就不说了,对于另外一个派系何应钦系的中央军,真的是能坑就坑,你不加入我,我就打击你,说起来,就是“yesorno”。
从陈诚兼并的杂牌军系统上看,也是附庸了太多的大佬,很多落魄大佬都是投靠了陈诚才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见他对于培植个人势力是多么的用功。
陈诚最大的敌人是何应钦,何应钦本人是北伐时期的第1军军长,黄埔二把手,地位没的说。除了刘峙和顾祝同,手下更是坐拥大批黄埔嫡系,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如果何应钦是T64坦克,那么陈诚就是T72坦克,完全两种不同类型,可是又同在一片屋檐下。
俩人最初结下的梁子就是陈诚坐在轿子上指挥打仗,然后被何应钦给撤职了,那时候的陈诚只是一个师长,何应钦说啥就是啥。
黄埔里的派系在陈诚看来,除了土木系,其他的都是敌人,所以他指挥其他中央军根本不心疼,除非他投靠了土木系。
当老蒋准备把陈诚派到云南任远征军司令长官的时候,何应钦本来就不同意,他觉得这个事能出彩,肯定要在史书上写上一笔,所以何应钦反对陈诚上任。
何应钦建议由重庆卫戍司令刘峙代替陈诚出任远征军司令,老蒋觉得何应钦实在是够了,哪怕派个顾祝同他都不会说什么,老蒋当然很生气了,他说:“什么!你拿严峻的局势开玩笑?在这种危机里你还要玩弄政治?”
“如果他(陈诚)失败了,他的敌人将在他身上欢呼雀跃”,“何应钦能够意识到,如果陈取胜,他将会成为名人,而何则会被抛弃”。
陈诚这人从个人秉性上看也是很极端,不近人情并且还是职场上的霸道总裁,首先他本人不给其他中央军将领面子,其次就是他恃宠而骄;整个状态,就是咄咄逼人,有一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不说这个事里面的对错,就说他的当时的情况,老蒋准备枪毙酆悌等人息事宁人,陈诚不依不饶,他在自己的家书中是这么写的:
“此次长沙大火真相,已详昨中宣部及政治部之说明,此种暴行,实觉痛心,现已分别处分。惟酆悌之死,实替人受过耳……在此环境之下,为公义不能不责文白兄之疏忽大意。”
黄埔里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也是在蒋军里相当的出名,对于中原王汤恩伯,他也是嫉妒的眼红,那时候汤司令在第一战区说一不二,连戴老板都说他有点骄傲的过分了,结果豫湘桂的溃败让陈诚抓住了汤司令的小辫子,趁机来了一波痛打落水狗。
当时老蒋气得两眼发赤,暴跳如雷地骂了好几天后,只得将汤恩伯调往重庆面训,改派陈诚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当然了,他主持涉及到第八战区的一些变动,这里涉及到胡宗南。
关于第一战区的事情,陈诚肯定是要羞辱汤司令了,然后还上了水军,让河南党政代表团的方策、马乘风等人写请愿控诉书,在会上控诉汤恩伯的十大罪状。
“兄部军纪,远不如前,所属对于地方,亦时有乖素行,微累盛德。所传不问是否确实,均望益励所属,特别注意,以争取民众,肃清汉奸,达成抗战建国之使命。”
陈诚办事雷厉风行,很多中央军将领也都烦他,不然他也不能有“小委员长”这个外号,啥都管,好不好不说了,烦是真挺烦。
陈诚当时除了管河南,陕西方面他也过问,在陈诚准备上任的时候,胡汤二人就很烦他,希望小委员长“能在中央为妥”。
当时日军除了进攻河南,陕西也显得有些紧张,胡团长很多时间都没打仗了,所以有点也要原形毕露的意思。
1944年7月胡宗南去重庆述职,他按照老蒋的要求去拜会陈诚,陈诚拿着老蒋的尚方宝剑面对同样骄横的胡宗南,陈诚是这么说的:
“整个有办法,局部才有办法,我不怕宗南及恩伯,而怕中央之法令规章,因宗南、恩伯尚有理性可喻也!”
所以在回头去见老蒋的时候,胡团长就不干了,表示要辞职,还说“军人最怕跋扈骄横,反上无礼,我不愿效法汤恩伯,陈诚也不愿做蒋鼎文,与其将来难处,不如辞去副长官,而专任军校教育工作为宜”。
胡汤二人均是副司令长官,俩人都各自在战区设置自己的副司令长官部,因为独立办公打仗嘛,结果就是:汤司令革职留任,胡团长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当然了,陈诚也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当时去第八战区的时候就牛哄哄的,其实也是想着怎么解决胡宗南,所以一系列改革让胡宗南也是有苦说不出,毕竟陈诚拿着老蒋的尚方宝剑。
罗卓英,林蔚,杜聿明相互扯皮,罗卓英是后来到任的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杜聿明是副司令长官,林蔚是参谋团团长。
当时杜聿明和罗卓英也是有些相当的冲突,杜聿明很明显对土木系有意见,很多事不请示罗卓英,直接联系老蒋,老蒋再给杜聿明下指示,再有就是在打仗的问题上,他和罗卓英有相当的矛盾。
因为这个原因,陈诚看他是相当的不爽,在东北战场上,陈诚对于杜聿明是能贬低绝不说一句公道话,另外就是在四平战役上,原本授勋嘉奖没新6军啥事,结果陈诚来了,为新6军搞了一个补授仪式。
在南边,张灵甫请求部队休整一下,部队已经非常的疲惫了,可是这事陈诚没有答应,还是照常使用,后来就是要求74师再次出动。
那时候的陈诚是省主席,也第六战区的司令长官,就很傲娇。第五战区与鄂东行署保安团之间关系还挺紧张的。
以至于老蒋不亲自出面解决这个事情,1942年9月初,老蒋找李宗仁谈心,还把这事写在了日记里:
“上午约德邻长官来寓,朝夕约谈一小时,陈辞修只知爱誉而不知受人包围,以致与李长官之间感情不良,关于鄂省府应拨之军粮与鄂东人事问题更起摩擦,应设法调整。”
综上所述,陈诚是能够得罪的全都得罪了,排除异己的能力也是棒棒的,只是因为他和老蒋太好了,所以他到了宝岛也是官运亨通。
依据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钟自然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13日表示,英方有关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英国政府罔顾国内国际民意,不断火上浇油,助长战事延绵不绝、生灵涂炭,致使...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
近期,“王木木烧烤店”的老板娘王琳(本名王木木)因一段长达8分24秒的视频而引发热议,成为了网络热搜的焦点。虽然看完该视频后感觉并无惊艳之处,王琳的外貌和气质却仍然颇具魅力,正是众人喜...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